当前位置:中报资讯 > 资讯 > 蓝青松:上汽大通商乘边界渐消 C2B模式铺路“智能出行”

蓝青松:上汽大通商乘边界渐消 C2B模式铺路“智能出行”

中国乘用车市场寒冬之下,以及汽车产业新四化变革之际,商用车向乘用车转型的艰难,正被上汽大通转化为难得的机遇。面向未来,基于用户需求,商乘的边界很快会打破。2018年广州车展期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蓝青松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今年广州车展期间,不少车企都给子品牌设立了分展台,但上汽大通却以赋能生活N+n种可能为主题,在同一展台上发布了MPV车型G50首发款,以及房车RG10首发款阳光版两款车型,丝毫没有将商乘品牌分开打造的意图。

成立于2011年3月的上汽大通,一直以来是上汽集团自主商用车板块的主力。从宽体轻客市场切入的上汽大通,经历7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覆盖了宽体轻客、皮卡、房车等多个商用车细分市场,近两年开始布局MPV和SUV等乘用车细分市场。在今年中国车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上汽大通1-10月份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辆,逆势同比增长超过19%。蓝青松表示,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最大的机会将是消费升级带来的。目前,上汽大通在各个细分市场产品的平均售价都达到了10万元以上,去年上市的全尺寸SUV车型D90平均售价在20万元左右。

这样的产品平均售价,甚至不逊于一些深耕乘用车领域二十年的自主品牌。不过,上汽大通的野心却不止是卖车,更要成为一家智能出行服务商。蓝青松认为,移动互联网将给汽车行业的业务业态带来新机会,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年轻群体,将真正决定汽车行业今后的发展。应对这种变化,上汽大通在业务布局上紧密围绕用户需求,这将成为核心能力。我们的产品要能够适合货的出行、货的运输,人的出行以及人的娱乐生活。面向未来,基于用户需求,商乘的边界很快会打破。

用户需求,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外资品牌转型,以及新造车企业换道先跑的关键词。对于上汽大通而言,C2B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的推出是洞察用户需求的工具。2015年上汽集团进行X+项目融资,支持上汽大通的C2B业务,总投资共计30亿元,以推动集团新四化战略发展。上汽大通围绕C2B概念,首创后悔药特色服务、蜘蛛智选智能选配器,满足用户从外观、内饰、座椅布局乃至驱动形式等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不过C2B模式的大规模推行,对上下游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交付周期、售后服务等多方面都带来挑战。事实上,诸如凯翼、长安、宝马、WEY等多家车企早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C2B的概念,但从公布的业务模式来看,基本局限于部分车型,后续声量也逐渐减小。蓝青松认为,要证明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的成功,一定要把全系列车型推出来。与此同时,还要按照C2B模式打造工厂,并实现全产业链的平台化运营。定制化造车初期成本肯定是增加的,但只要过了这个坎,就会慢慢形成数字化的护城河。

访谈

蓝青松:在乘用车业务领域,我们现在主要是切入MPV、SUV这两个市场。在房车出行方面,我们有国内首个专为大规模定制化房车打造的研发及生产基地上汽集团大通房车溧阳基地。上汽大通目前已经完成了全系列房车产品的开发,能够支持目前国内对房车所有的需求。另外,上汽大通的原厂房车已经完成出海,第一批房车已经在新西兰交付用户了。

朱卫东(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CEO):目前我们在房车这一块有自己的租赁公司、旅行社,营地也在涉及。今年累计租赁车队的规模超过了1000台,未来每年都至少要翻一倍。明年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一个运营中心。营地方面,我们在智能水电桩的铺设上会跟我们的旅行产品、租赁运营中心的开设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计划。目标是到明年底,在线可预订的智能水电桩超过2000个营位。

蓝青松:在新能源方面,上汽大通推行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技术三种技术路线并进的产品战略。我们去年上市的燃料电池车FCV80已有100多台交付用户,最多已经跑到10万公里,并获得了非常好的反馈。今年我们可能会交付300多台FCV80,我们下一代G10也会标配燃料电池技术。

蓝青松:C2B还是有效的。所有的车企都在为用户解决出行需求,技术推动行业变化。年轻用户对租赁和分时租赁的需求在增长,但需求是差异化的。哪怕是分时租赁,分时租赁的多样性还是会存在。C2B的智能定制是给用户赋能,提供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能力,核心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C2B的智能定制实际上推动了企业的数据化转型。数据越多,就能够建立数据的模型,就能迭代,这就是智能化的前奏。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

no cache
Processed in 0.59813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