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作为以硬件为基础的“科技独角兽”——小米保险布局有何不同?
2018年12月27日,由《中国网》、《今日保》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保险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小米支付、保险负责人侯放带来小米关于保险+科技的思考。
互联网保险已进化到科技保险时代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科技和保险行业相结合的思考。2012年,我在淘宝做保险,最先是退货运费险。然后到平安,做平安好医生,现在在小米做保险相关业务。从2012年到现在,科技与保险的结合经过了好几个阶段。
“互联网保险”概念的提出大概在2012、201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今天或许不能再叫互联网保险,而是科技保险,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不同类型的科技。
中国互联网从零起步,发展至现在的庞大规模,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崛起居功至伟。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出世,到Android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中国快速进入物联网时代。
2018——2021年,新一代5G之后的6G无线网络,将会使中国线上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在小米看来,今天各个Link入口已不再是手机App上用户的浏览流量入口。下一阶段,围绕着用户、人的核心入口会遍布人们身边所有用得到的物联网硬件与设备。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特征越来越不明显,现在做的东西越来越不互联网,线上线下的边界越来越不清晰,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新零售本身是线上与线下的相互结合,所有的商业模式的转化和变形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
小米科技落地:硬件+人工智能
就小米而言,在众多硬件布局中,落地的玩法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硬件
现在我们推出Mi-Health升级版,把各个智能硬件攒在一起,并把各种智能健康数据做相关的用户数据可视化,结合所有用户精准画像,同时串联用户日常行,基于更加实时快速的数据,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风险定价的基础数据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手环、手机、体重秤、体脂秤、保健护眼等运动健康硬件;温计、血压仪、HiPee、血糖仪、女性基础体温计等康体监测硬件;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新风系统、温湿度计、视频监控、燃气监控等环境监测硬件,收集全方面健康服务、管理数据,打通传统家庭健康服务和智能家庭健康服务,既可以帮助医院就诊前看到患者相关数据,也可以帮助患者出院后的恢复等健康管理。
事实上,在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合作中,小米也不断探索,如何将新型保险业务或新型保险产品应用到用户中。因为,当对用户了解的越多,我们对用户的需求就能更精准的把握。
如我们可以通过聚焦家庭健康的水、空气、步数、睡眠、血压、血糖、尿液等实时数据,可以对用户进行健康等级划分,做到慢病数据管理,进而可以做出个性化定制的健康保险产品。
第二,人工智能
小米在人工智能层面推出了 “小爱同学”,是智能音箱+AI机器人。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接触到所有用户,将语音录入接口里的数据与他们的保险需求结合起来,会形成以下作用:
1、智能语音会使用户交互更加便捷,且更人性化,更自主;
2、能把服务和营销完全结合,而且这对传统保险来说成本是足够低的;
3、随着对用户数据了解越来越多,未来也将会把掌握的各种用户类型的行为数据和状态与更多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在用户感知、用户行为、用户画像上进一步结合,为科技赋能转型下的保险业提供更多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
未来,小米希望用更多硬件深入到更多家庭,通过授权得到更多用户数据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
如将电子就诊卡集成在手环、手机等智能设备,实现全天候的健康管理,监测数据实时可见,搭建更方便、更高效的就医服务场景。
因此,小米希望能够为整个行业、整个产业拓展更多场景,及在场景中找到更多合适的合作伙伴。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医院,我们愿意与之共同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
以上是小米不断尝试的事情,也是小米布局健康领域的价值观。
(以上内容未经演讲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