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报资讯 > 保险 > 第一批90后,是如何踏上购买保险这一步的?

第一批90后,是如何踏上购买保险这一步的?

喝最烈的酒、蹦最野的迪”,曾经的90后如今早已开始学着养生。不少人都开始吃火锅配酵素,保温杯泡枸杞,熬夜敷面膜,蹦迪加护膝。一边造一边护,朋克养生,说的就是90后了。他们往往从微博、朋友圈看到同龄人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或者罹患癌症拼命与病魔抗争,才发现疾病离自己并不遥远。

朋克90后是否需要保险?

有健康报告数据显示,18-29岁受访人群中有66%的认为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42%受访者担心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9%受访者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0-39岁受访者普遍低于这一比例。

整个2018年,接连不断的刷屏文章仿佛不断绷紧一根弦儿,提醒着90后们,“你老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健忘了;不仅已经诞生了“第一批90后孤寡老人”, 同时火起来的还有“第一批离婚的90后”;第一批90后,蹦迪的舞步还没停稳就“油腻”了起来。

面对日渐稀疏的头顶、越来越不经造的肠胃、吃不完的母胎solo狗粮、快要处成室友的婚姻、不再好使的脑仁以及生儿育女、赡养老人、往来职场的压力……生活的围追堵截,让越来越多的90后开始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意识到规避风险的重要性。无论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必要性上来看,保险,已经真实的纳入了90后的生活规划中。

初为顶梁柱的90后需要安全感

身体亚健康是90后缺乏安全感的原因。90后早已成为职场主力军,但随着社会压力加大,加班、睡眠时间不足也成了常态,而经常性加班必然会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

“421”家庭结构下,经济压力大、家庭责任重,成了90后缺乏安全感的另一原因。作为独生一代,90后要成为两个家庭的支柱,抚养孩子和老人,鸭梨山大的90后怎么可能不焦虑呢?

焦虑的90后应该如何买保险?

下面这两个栗子,90初乃至80末生人的朋友们都可以参考一下。

1.小明,男,1992年出生,互联网“程序猿”,年收入30万,独生子女,已婚,没有小孩。

互联网从业者,尤其程序猿的工作压力大,平时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又因为互联网行业普遍年轻化,年轻人身体出现一些小毛病不舒服时往往不重视,加上工作忙碌,能拖就拖过去了,却也就此留下健康隐患。再加上现在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低龄化,因此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是优先考虑配置的,1991年出生,只有28岁,现在买重疾险价格也不贵,比较划算。

小明已婚,还没有小孩,可以考虑附加投保人豁免功能的重疾险,夫妻互保,多一重保障。以后如果有要小孩的打算,可以在孩子出生后配置一份少儿重疾险,给三口之家更多安全感。

家庭配置重疾险,推荐达尔文1号,可夫妻互保,随轻症赔付自动增长重疾保额,堪称市面上最先进的重疾险产品。

2.小澜,女,1994年出生,公司职员,年收入12万,独生子女,单身。  

20多岁的女生,活力满满,健康状况正处在最好的时期,新陈代谢也快,偶尔有个感冒发烧,吃片药、睡一觉马上又满血复活了,不像老人小孩那样体质羸弱总跑医院,所以小额医疗险这种补偿低频损失的产品,意义不是很大;很多二字头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重疾险我现在还不需要。但是从30岁开始,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发病率开始逐年升高,这个时候再去买重疾险,就贵了,身体状况也不一定能通过健康告知。所以现在趁着年轻、身体健康、投保价格便宜,重疾险可以配置起来了,如果收入不高或者平时花销比较多,可以先从30万保额开始配置,搭配百万医疗,随着收入增加可以继续加保。

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可以先给自己配置一份纯重疾保障,市面上最便宜的纯重疾险产品,非百年人寿的康惠保莫属了。

从嗷嗷待哺到独立于社会,学会承担责任是90后的成人礼,为自己和父母购买保险,是不少90后的对未来的规划之一。然而“活在当下”与抵御“未来风险”,是90后天性与理性的矛盾。希望90后们能权衡好天性与理性的天平,选购到最适合自己的保险。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

no cache
Processed in 0.51507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