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报资讯 > 保险 > 不要等到卖房,才后悔没做好家庭保障

不要等到卖房,才后悔没做好家庭保障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生。”这句话放在买保险上一样贴切,看过很多因病致贫的例子,读过很多有关保险的道理,但是真要买保险的时候,很多人内心依然是拒绝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多人拼尽全力,考上了大学,又好不容易在城市扎了根,买了房买了车,生活看起来已经富足无忧,但是个中辛苦谁又知道?房子是贷款买的,车也是贷款买的,雷打不动每个月还一万多。生孩子要钱,养孩子要钱,教育孩子更要钱,除了孩子,还要赡养老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是看似风光的中产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保险只是一种金融工具、一个可以利用的杠杆,有保险自然好,没有保险,已有的财富也完全能承担这部分损失,他们的生活后续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工薪阶层、中产阶级来说,拼尽全力脱离了原生阶级,一场大病就能让一切回到解放前,保险就是我们的盔甲,让我们可以体面的活下去。

130万,2套房,72天,还是救不回一个人

前不久,一篇《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没病没灾,就是最大的不动产》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作者朋友的母亲因为脑溢血,住进了ICU,为了治病,把家乡的两套房都卖了,但住了72天,花费130多万后,人还是走了!

“至于活多久,就看你们准备了多少钱。”医生的话又冰冷又现实。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同样的场景:ICU、卖房。一病返贫的情况,在ICU非常普遍。

普通中产在面对病重的打击,也已经是摇摇欲倒。试想,如果是经济条件一般的绝大数家庭,遇到这种大病时,又该怎么办?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两套房可以卖。

此刻有一份配置最底层的保障,就能避免几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不至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像130多万元的住院费,一份几百块钱的百万医疗险就能完全搞定。压根不用卖房。

花几百元买了份百万医疗险,报销了几十数百万的医药费,这不能叫作推销,济世救人都不为过。

如果你倒下了,你身后的家人怎么办?

为了治病,卖两套房子,至少还有钱治病,在乎的人还在。

这还不是最绝望的,最绝望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指着你过活,但突然间你却倒下了。孩子、房子、车子,一样你都顾不了。

这两天看到一个帖子,挺难受的。 36岁的华为工程师,在肯尼亚过劳死。留下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

妻子的文字如泣如诉,看着也令人无比揪心: 八岁和三岁半的孩子,永远地失去了保护他们的爸爸。

我再也等不到那个和我白头偕老的爱人,年迈的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每一个成年人,都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生病、失业、房贷,或者任何一次冲击,都能将一个看似小康的家庭打回原形。

万一自己不在,留下的亲人和孩子怎么办?托付给“侥幸”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家庭经济支柱身故或全残,寿险能赔偿百万现金补上债务,比房子的杠杆还高。为什么在买房子时不给自己买份寿险呢?

其实风险无处不在,只是被大部分人低估了

很多人总是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直到在生活中遇到巨大的财务窘境时,他们才认识到:最基础的风险保障没有做好,真的能够拖垮一个家庭…… 疾病和身故离我们并不遥远,不要对自己的生命“肆意妄为”。

如果你的资产不足以弥补一场重病的损失,那么保险可能是你最好的规避风险的工具。 别让退休成为返贫的开始。

即使年薪几十万,在疾病、房贷面前,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样脆弱。

我们现在能做的,在危机还没到来之前,老老实实构建自己的安全垫。用一套保障体系来解决风险问题。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

这是个很好的事,说明我们的保险意识正在提升,在进行家庭保险规划时,产品固然重要,但是整体规划的框架结构更重要,它让我们不买错。 保险应该从家庭财务缺口出发,在配置过程中一定要直到自己需要什么险种,保障哪些情况,哪些不赔偿,要去买多少额度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花多少钱才合适。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

no cache
Processed in 0.49605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