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报资讯 > 保险 > 国寿亮剑丨苏恒轩携班子媒体首秀:吹响大中城市的进攻号角

国寿亮剑丨苏恒轩携班子媒体首秀:吹响大中城市的进攻号角

中国人寿,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本有着无可匹敌的江湖地位。

总资产3万亿元、保费过5000亿元、销售人力202万人、员工超10万人、分支机构2.1万个、有效长期保单2.68亿份……

奈何寿险大哥近年来颇受质疑,一方面是来自市场份额的下滑,甚至一度被竞争对手超越;另一方面则是拘于“体制内”的无奈,市场化改革的不畅难以跟上中国寿险市场竞争激烈之程度。

尤其是在2018年接连遭遇“开门红”负增长、江湖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及净利润腰斩后,这家成立近70年的寿险巨无霸士气颇为低落。

这一切在2018年末陡变,集团新班子+股份新班子更替后,“重振国寿”成为近来市场的热词,引动四方。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新精神面貌中,2019年国寿开门红一扫去年低迷,1月保费实现24.45%的增速,乃上市寿险巨头增幅最高者。

靓丽的开门红业绩,再度引来市场关注与热议,褒贬不一。

2月22日,国寿召开2019年开放日活动,以苏恒轩为核心的国寿股份领导班子直面分析师与各大媒体,畅谈国寿之过去与未来,勾勒发展大计,坦诚困难与问题。

《今日保》受邀参会,详记两万言,整理归纳“国寿2019年开放日”九大核心观点,从点到面、以小见大观察“重振国寿”之战略与展望,原味呈上。

这注定影响着2019年的寿险江湖。

ONE:关于2018年的净利腰斩:权益类投资惹的祸

“2018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度减少约161.26亿元到225.77亿元,同比减少约50%至70%。”

1月29日,国寿以一则2018年利润腰斩的公告,震动市场。超五成的净利润,什么概念?约200亿元人民币,足以覆盖中小险企盈利之和。

对此,本次开放日,国寿方面回复如下:

寿险公司利润的增减变动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依赖利差、费差、死差,其中最主要的是利差。2018年利润波动的原因也主要受利差影响,其中主要是权益类波动大。

并给出三条原因:

其一,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中国人寿接近2.8万亿元的投资配置中,根据2018年中报显示,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是10%,大概2000多亿元的盘子,一旦出现损失影响比较大。

其二,中国人寿在公开市场投资的会计计量上,是放在公开交易项下核算,按照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损益直接计入当期,影响会比较大。

其三,中国人寿作为三地上市公司,在减值要求上做了最严格的安排。

TWO:关于24.45%增速的“开门红”:开门红、开门红,开门不红,哪叫红

从-21.34%到24.45%,近50个百分点的变化,令国寿2019年一扫低迷之气。

2019年1月,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1578亿元,同比增长24.45%,成寿险巨头“开门红”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者,也是最高者。

300多亿的增量,一举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江湖地位无忧。面对何以取得如斯业绩,及2019年寿险巨头明显的经营分化问题。

颇有些戏谑的“开门红、开门红,开门不红,哪叫红,国寿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说明了一切。

业绩的取得,国寿将之归功于:前期转型发展基础推动、全系统统一组织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产品策略、统筹资产负债联动、科技培训等资源整合的多方面联动。

言外之意,国寿为此做了系统性准备。

THREE:关于久期较短的4.025%类产品:分析公司发展质量,不能单纯的看产品久期,而要看是否满足了客户需求

事实上,关于国寿“开门红”数据如此靓丽的背后,市场上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缴费久期较短(三年或五年)高现金产品发行势必影响公司业务质量,应该发展十年期甚至以上的产品。

根据中国人寿方面的解释,产品久期是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保险产品的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即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公司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其次,由于客户群体的不同,对应产品责任、缴费期限也不同,这涉及到客户缴费能力、保险意愿等。例如保障类业务,多是10年、20年甚至30年缴费期限;而一些储蓄类业务缴费期限可能不会这么长,这和客户群体及缴费能力有关。

最后,中国人寿奉行的是多产品策略。开门红数据的取得也是多种产品保费累计的结果,期间既有久期长的,也有短的,有分红型,也有万能型,有保障类,也有储蓄类。

结论:“以产品久期分析寿险公司发展质量的评论较粗浅,不能单纯的看产品久期,而要看是否满足了客户需求”。

FOUR:关于份额:巩固大哥的地位,奉行价值与规模

从半壁江山、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守住市场份额第一,江湖地位是国寿的执念,也是动力。

“重振国寿”的蓝图中,“巩固市场地位”赫然在列,而2019年1月,超高的保费增速也诉说着份额的故事。

事实上,国寿老大之江湖地位对其蕴意颇多。作为早已过了生存需求的初创期,也过了图一时痛快的青春期,国寿正走在追求伟大不朽的行列。

“老大”已经不仅意味着“我已当大哥好多年”的情感依赖,更是一种商业价值。所以江湖地位就是品牌,是可以变现的。不信,你看国寿品牌价值2872亿元,位居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第四名。

相比姚明的“要投就投中国人寿”,国寿营销员展业时可能会有一句更实在的展业话术,“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估计客户瞬间折服。

对于深谙寿险营销、尤其是个险营销的国寿新班子而言,当更知此点的价值。

FIVE:关于大中城市:大中城市问题不解决,中国人寿这滩水想活起来难

众所周知,以三四线城市为优势的中国人寿,大中城市是之短板,也是国寿曾一度落后竞争对手的原因。

这一次的媒体开放日上,苏恒轩亲陈,“国寿在大中城市竞争力相对弱,但我们认识到差距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有信心提振大中城市。”

“大中城市问题不解决,中国人寿这滩水想活起来或者活得更大一点就很难”。

并举例,“如果国寿是航空母舰,是船大难掉头,不是不掉。”

以下为国寿提振大中城市三大举措: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三年规划。与此同时,吸纳先进同业的经验与自身的经验教训;

对大中城市进行市场化改革。如用人机制、考核方式、薪酬分配等方面,体现出市场化特征;

加大投入。包括财务投入、培训投入、人才引进投入、职场建设投入等。

同时,苏恒轩还认为,提振大中城市的过程中,国寿具有后发优势。即品牌、机构、渠道、及集团资源。

SIX:关于代理人队伍:保持量的情况下,扩量提质,大个险当道

大个险时代,是一场人力的竞逐。传统寿险行业,人海战术依旧是主流险企的主流打法。

800多万的营销军团,四大上市险企占据50%以上;行业转型发展当下,银保再度萎靡,个险回归笃定而坚决。

在中国人寿未来发展战略与展望中,“双心双聚”的内核之一便是“聚焦大个险”,即发展大个险销售队伍,构建大个险发展布局。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寿销售总人力为202.5万人。其中,个险队伍157.8万人,银保33.9万人,团险10.4万人。

展望未来,国寿认为:

个险经过几年大幅增长,到了坚持扩量提质的时候。未来几年人力规模会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国寿的个险战略转向扩量提质,注重队伍势态建设。特别是应对大中城市崛起的需求,加大新型销售队伍的建立。

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扩量提质?

“未来还是队伍驱动主导,代理人队伍增速会回落,但是还会有增量,所以说我们坚持扩量提质,保持有一定量的情况下,大力提升我们队伍的质量。”

SEVEN:关于银保:加大与中小银行合作,保持新单较快增长

2018,银保转型元年。

这一年初,整个行业进入史无前例的“冰河时代”:不论是大哥还是小弟,2018开年首月银保负增长更甚于个险渠道,50%、60%之负增长随处可见。

同时,这也是银保行业重新洗牌的一年,诸多大幅下滑中,正增长、乃至高速增长者也并不少见。

行至这一年末,行业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同比下滑20%。

同年,国寿几乎砍掉所有趸缴业务。仅2018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趸交保费由613.38亿元压缩至100.89亿元,压缩比例达83.6%。且计划到年底,趸交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维持在2%左右。

作为拥有行业内最大的银保销售队伍(34万人),国寿银保何去何从?

开放日上,国寿给出的答案是,“积极地与各大银行做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地开拓中小银行的业务,同时确保新单有较快的增长。”

同时,国寿方面也提出,基于大个险的战略国寿将对营销员渠道、银保渠道进行管理模式趋同的调整,统一管理模式,增加价值成长。

EIGHT:关于市场化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分配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

相对于业绩,市场化程度不够是国寿另一被诟病的所在。

面对这一问题,苏恒轩的回答表现出了极大地坚决:

“中国人寿市场化的问题不解决,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分配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尤其对一线生产单位,包括大中城市包括省市这个问题不解决,我想中国人寿这滩水想活起来或者活得更大一点就很难了。”

国寿的人才战略可分为两大部分:

其一,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推动管理人员的市场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如引进和培育一批投资、人工智能、大数据、精算、教育培训、可保可培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全面系统地选拔培养优秀的年轻干部,进一步优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结构。

其二,坚持销售队伍扩量提质稳增长,推进职场规模化,机构大型化,对接未来新生代市场,加快新型队伍的建设和破冰步伐,出台优才计划,新才计划,吸引行业内外优秀的人才加入国寿创业,打造一支高起点,高素质,高绩效团队,不断加强和优化销售队伍培训体系,提升队伍的产能和留存率。

关于考核指标,2019年国寿也做了较大调整。

“今年,我们高管层的绩效考核是以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挂钩的,苏总的考核达到绩效100%,公司管理层也都是大比例挂钩。”

开放日上,国寿方面透露,价值和利润是管理层和公司经营考核最核心的权重指标,两者合计占了70%以上的权重。

NINE:关于创新与未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业务模式

科技似乎也是国寿的一块短板,鲜见国寿科技战略。

相较市场上ai技术、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应用保险的现状,其科技脚步似乎并不突出。

但现阶段,消费市场整体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互联网企业刷新了所有人对现代科技条件下获得产品、享受服务的认知和体验,客户更加关注消费过程、关注消费体验。

中国寿险企业正在逐步把客户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总体来看,现有的服务供给仍停留在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阶段,尚未触及寿险业务的核心逻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尚未知行合一,客户体验不佳仍是制约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系统性的生态圈,是寿险业的蓝海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一次开放日,国寿表达了“强化科技,强化创新驱动”的战略愿景,将加大移动互联、数字化、智能化,三大科创领域的投入,以科技来赋能销售,赋能销售,赋能管理,实现公司、客户与队伍三者之间的紧密互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国寿特色业务新模式。

当前科技的应用,让国寿也必须紧跟“潮流”。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

no cache
Processed in 1.10498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