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日起,增值税降税率、社保降费等减税降费措施将陆续落地,大幅度减轻负担将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此次减税降费力度空前,制造业等行业将由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将由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也将明显降低。对此,读者朋友们纷纷来信,对国家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后劲给予积极评价,并期待各级财政、税务部门抓好落实,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
报道之一:切实让企业感到减负
今年国家将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这不仅能直接减轻企业负担,更能增强企业家的信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次减税降费是企业难得的机遇,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新空间,他们从内心里高兴,也都信心倍增。但是,也有个别企业家有顾虑,担心地方上会否全面落实到位。
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旨在切实把企业税负减下来,获得感提上去,让发展动力更足。因此,各级必须统一思想,把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重大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当头炮”加快推进,确保4月1日增值税降低税率如期实现。
为防止地方上打折扣,中央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政府要过紧日子、应对财政压力、困难再多也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但是,企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减税降费让利给企业的是真金白银,各级财政将会直接减收。这需要各级机关单位自觉压减经费开支。
各地减税降费造成的财力缺口,虽然中央能给补助,但要求地方上挖潜的部分,若没有着落,而层层有任务指标,地方上是否会收“过头税”?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千万不能让减税降费红利被地方上的“过头税”抵消,必须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丝毫不差地落实到企业。
同时,也要认识到,依法征税是法律要求。各地不能因为减税,该征的税也不征了,这是对政策的曲解。应把减税降费执行纳入法治轨道,防止打折扣,从而真正使减税降费红利切实惠及企业,也惠及到广大消费者。
(作者:李长瑞,单位:山东省临沭县人大常委会)
报道之二:既要开源也要节流
国家决定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从4月1日起,增值税降税率、社保降费等减税降费措施将陆续落地,无疑给市场和企业带来了强大信心。
减税降费是一项既公平又有效率的利好政策,但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一定压力。笔者认为,作为“水龙头”,各级财政部门要过紧日子,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好“前门”,把好“中门”,堵住“后门”。
开好“前门”,就是要广开财源。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招大引强,落户优质企业,利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中小企业续贷保”等创新做法,撬动社会资本。努力降低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并稳步推进政府债券发行工作,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把好“中门”,就是要严管项目。秉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严格按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精准组织实施,谨慎增加新的项目。凡是利用财政性资金(含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且经发改部门批复必须公开的建设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招标前必须经过财政投资评审,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堵塞腐败漏洞。
堵住“后门”,就是要严控举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仍违规或变相举债的地区和部门,要强化问责机制,健全问题整改长效措施,通过问责促进消化债务存量、严控增量。坚守财政可持续发展底线,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坚决制止各类违规或变相举债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刘祖刚 ,单位:江西遂川县委宣传部)
报道之三:树牢过“紧日子”思想
对于不少地方而言,减税降费意味着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财政收入会适当减少。为此,地方财政要“三线并举”,过好“紧日子”。
一是守住底线,“紧”而不乱。应算好收支大账全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把财政资金用好。自觉主动适应减税降费新常态,树牢过“紧日子”甚至苦日子的思想,摒弃部门动辄超预算、行业支出年年攀升、工作考核与支出保障水平不合理挂钩等习惯。要“紧”而有序,“紧”而有为,强化地方财政支出系统科学合理优化思维,切实破除预算资金分配固化格局,根据可支配财力多少、支出轻重缓急程度等,履行好“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本职能。
二是抓住主线,“紧”而有效。越是财力紧张,越要管好钱袋子。要深化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围绕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日益强化财政科技支撑和信息化保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地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最终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衔接一体化。为此,要务实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和方法,通过引入独立权威、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第三方评估等,凸显结果导向,将绩效考核结果与部门领导升降、来年预算安排增减等挂钩,严格约束有关责任,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是抓稳长线,“紧”盯未来。统筹当前和长远关系,地方要跳出当地财政抓财力,通过本地财政增收节支、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合理运用PPP模式、拓宽社会捐赠渠道、申请地方专项债券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好区域内创新创业、新税源涵养和新财源建设等。
(作者:彭竹兵,单位:云南省曲靖市财政局)
报道之四:税务部门要确保落实到位
国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直击当前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难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为实体经济减负的坚定决心,传递给企业和市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浓浓的政策暖意。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现实,只有着眼增强内生动力,才能更好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从此前推出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到进一步明确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降费可谓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抉择。各级税务部门应在充分领会中央减税降费精神的基础上,科学研判税源状况,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形成常态化机制,努力让政策执行到位、取得实效。
当前,各级税务部门亟需做好宣传辅导工作,以确保减税降费措施落实到位。应坚持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减税降费措施。比如,可利用办税服务厅、纳税人网上课堂等主阵地,开展精准滴灌式辅导;采用专场培训、志愿者辅导、上门送资料等形式,让纳税人和缴费人应知尽知,切实享受政策红利。
同时,应将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跟踪政策执行效果、强化政策效应综合分析上,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核算精准性,客观反映减免税效果;通过广泛的问题收集和反馈机制,促进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在执行减税降费措施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归纳,积极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提出好的思路和建议,促进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作者:朱延嵩 ,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营口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