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资讯(文/齐茂持) 苏州银行的IPO之路可谓命运多舛,2016年冲关时因为4.5亿元的商业票据案而折戟沉沙。如今过会,但其资产质量堪忧。
从苏州银行和发审委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转让、应收款项巨大风险、逾期贷款金额及结构等,让该银行的资产质量黑空都暴露无遗。
发审委询问的核心问题如下。
14笔资产转让“带病”。报告期苏州银行发生多次贷款转让与核销,报告期内8笔不良资产转让,5笔非不良信贷资产转让,1笔被监管机构处罚。因此,发审委要求苏州银行代表说明:(1)转让不良资产的背景、原因、受让方的选择过程,是否已履行相应的审议程序;(2)受让方是否与苏州银行、主要股东、董监高等存在关联关系;(3)内部不良资产转让与核销相关的筛选、提请和审议程序,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不良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合理性,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谨慎;(4)部分项目转让价格高于账面余额的原因及合理性,定价依据是否合理,对报告期内苏州银行业绩及监管指标的影响;(5)非不良信贷资产平价转让的原因及合理性。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非标债权问题严重。苏州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较大,约80%为通道业务,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因此,发审委要求苏州银行代表说明:(1)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经营策略是否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保持一致,对标准化债权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是否足够谨慎;(2)各类投资运作模式以及存在的风险,是否存在争议和纠纷,报告期内针对底层资产出现较大风险的整改措施,相关内控是否健全有效;(3)应收款项是否存在逾期,逾期应收款项对应的收益是否已经确认入账,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4)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涉及的底层资产具体情况,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测试过程,是否计提充分。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逾期贷款似“顶雷”。苏州银行2018年末,逾期贷款余额24亿元左右,报告期各期末重组贷款逐年增加,2018年末涉诉贷款增加。因此,发审委要求苏州银行代表说明:(1)2018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2)2016、2017年未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划分为不良的理由是否充分,对苏州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充分;(3)重组贷款及涉诉贷款余额逐年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计提坏账政策和方法是否和其他不良贷款认定保持一致,是否足够谨慎。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依据、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