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子公司御嘉影视商誉减值拨备影响,自称“中国水牛奶之王”的皇氏集团1月29日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三季报中的预计盈利567.4万元-3404.4万元,修正为亏损6.5亿元-5.7亿元,这意味着其净利下降幅度最少达1104.58%。
子公司御嘉影视商誉减值计提超5亿元
对于2018年业绩预告由盈转亏,皇氏股份解释称,本次业绩预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全资子公司皇氏御嘉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御嘉影视”)2018年四季度业绩未达到预期,公司拟对其计提商誉减值所致。
受影视文化产业环境变化的影响,御嘉影视重点投资的影视剧制作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致使皇氏集团2018年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下降。出于谨慎性原则,皇氏集团拟对并购御嘉影视形成的商誉计提5.4亿元-5.6亿元减值准备,由此将减少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5.4亿元-5.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1月,皇氏集团以6.83亿元价格完成对御嘉影视100%股权的收购,“进入增长空间广阔的影视传媒领域”,转型为乳业+影视的双主业发展模式。收购当年,御嘉影视便为皇氏集团贡献了39.31%的净利润。
根据皇氏集团与交易对方李建国签署的利润补偿协议,李建国承诺御嘉影视2014年-2017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00万元、8775万元、11846万元、15992万元。皇氏集团财报显示,御嘉影视在上述报告期内的业绩完成率分别为102.33%、101.1%、102.31%、102.09%。
尽管御嘉影视连续4年达到业绩承诺,但在2016年,皇氏集团当时第二大股东、御嘉影视原股东李建国因个人身陷经济纠纷,其持有的11.87%皇氏集团股权均被质押及司法冻结。
2018年8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李建国名下所持5841万股皇氏集团股票在淘宝网进行拍卖,结果流拍。
根据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执行书,此次股票拍卖源于李建国未按照上海市黄浦公证处2017年10月11日向其下发的执行通知执行,法院因此裁定冻结李建国4亿多元银行存款,申请执行人为东方证券。
2018年9月18日,皇氏集团公告称,李建国与东方证券的公证债权文书纠纷案件已进入执行阶段。李建国持有的5841万股皇氏集团股票将作价3亿元交付东方证券抵偿债务,东方证券因此持有皇氏集团6.97%的股份,“被动”成为第二大股东,李建国持股比例下降至1.06%。
频繁跨界埋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皇氏集团前身皇氏乳业于2001年5月成立,2010年上市,2014年更名为皇氏集团。2012年,皇氏集团净利下滑44.61%,结束了6年的连续增长。由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乳品销售未达预期,皇氏当年即决定转变营销网络投资策略,聚焦广西及广州、昆明、贵阳3家分公司。
乳业扩张遇挫后,2014年11月,皇氏集团购得御嘉影视100%股权,报表合并新增7家公司。2015年,皇氏集团再度拿下盛世骄阳100%股权和完美在线60%股权,当年新增合并报表公司15家。
而至2016年,在收购完美在线剩余40%股权、入股母婴跨境电商臻品悦动和SAAS平台易联视讯后,皇氏主营业务已由两大支柱扩大至乳制品、影视娱乐、幼儿、互联网渠道四大板块。同年,皇氏集团控股的上海赛领皇氏基金还参与了万达商业私有化的要约收购。2018年又有消息传出,皇氏集团将在四川资阳投建55亿元“柠檬小镇”项目。
涉足领域过多,也为皇氏集团管理埋下了隐患。2017年11月21日,皇氏集团前董事、盛世骄阳实际负责人徐蕾蕾因股份质押遭平仓,被动卖出所持部分皇氏股份且未及时披露,进而引发深交所问询,要求皇氏集团对盛世骄阳的管控能力等进行说明。
2018年5月7日,皇氏集团宣布拟以8.12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子公司盛世骄阳100%股权。皇氏集团解释称,此次资产出售主要是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考虑,拟退出回报期较长的高投入项目,集中财力发展乳业、电视剧制作发行及信息服务业务。
事实上,从完成收购到挂牌出售,盛世骄阳易主皇氏集团仅不到3年时间。2016年,盛世骄阳运营收入比例指标仅完成38.22%,低于业绩承诺的55%。2017年,由于受数字电视整治政策、版权运营成本高企等影响,盛世骄阳扣非后净利为3065.44万元,运营收入比例实际完成31.13%,远低于业绩承诺的1.08亿元、65%。受盛世骄阳拖累,皇氏集团对此次收购计提商誉减值1.91亿元,并对2017年度业绩快报大幅向下修正,由此受到监管部门问询。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皇氏名称从“乳业”到“集团”,说明其水牛奶业务在完成IPO使命后将逐渐退出主业角色,“通过其蹭投资热度、拉高股价、再融资、不断进行资产重组的套路,说明皇氏管理层或大股东的兴趣不在经营实业。虽然这种操作带来了短期收益,但无法长久维持,最终会为此付出代价。”